11月15日晚,第一届全国学生(青年)运动会在广西南宁闭幕。本次比赛由教育部、国家体育总局、共青团中央共同主办,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承办。作为北京代表队的一分子,41名北大运动员积极参赛,在校园组的10个大项中,北大学子参加了游泳、田径、健美操(含啦啦操)、乒乓球、羽毛球、毽球、男篮、男足共8项赛事,通过公平、公正、公开的竞技,展现了不俗的实力。
在为期11天的比赛里,北大运动员们总计获得25金14银8铜。其中,田径队获得11金5银1铜,游泳队获得10金6银4铜,健美操队获得2金,羽毛球队获得1金,乒乓球队获得2银2铜,男篮夺得金牌,男足夺得铜牌。金牌总数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,为北大赢得了耀眼的荣誉。
延伸阅读:比赛回顾
田径
北大田径队由吴尚辉、戴名辉、刘茂辉、邢衍安、萧文革老师担任教练。共有14位北大运动员参加,分别是郭思佳、舒衡、罗家骏、邢家栋、邢家梁、廖羽、宋家辉、谢智宇、卢政达、温俊基、诸葛祥钦、董嘉欣、娄雪珂、赵世博。队员们在田径项目中收获了11金5银1铜的好成绩。令人骄傲的是,北大同时包揽了甲组男女跳远和三级跳远项目、甲乙组男子400栏和4×400接力项目、甲组男子投掷项目的金牌。队员们突破自我,收获颇丰,郭思佳参加两个项目,获得双冠军,邢家梁打破了大学组铅球赛会的纪录。
罗家骏在比赛中
谢智宇在比赛中
邢家梁在比赛中
游泳
本届比赛中,北京团游泳项目(大学组)由北京大学牵头组队,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副主任郑重担任领队,体育教研部教师、北大游泳队教练余潜担任主教练。队伍由来自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、北京体育大学、北京外国语大学、北京工业大学、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24名甲组运动员和16名乙组运动员组成,来自北大的沈星宇、王舒、罗宏锦、张旖诺、李彭卓尔、陈铭杰、郭凯文、谢宇涵、王妍共9名运动员在甲组比赛中收获了10金6银4铜。其中甲组女子蛙泳、男子自由泳的全部6块金牌均由北大运动员包揽。在8个游泳接力项目中,北大运动员在3项中夺冠,7项站上了领奖台。
游泳队代表北京团参加开幕式
沈星宇获得男子200米混合泳冠军
张旖诺、王舒在比赛中
北大游泳队合影
健美操(含啦啦操)
北京团健美操项目(大学组)由北京大学牵头组队,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副主任吴飞担任领队,体育教研部教师黄育担任赛事仲裁主任,体育教研部教师、北大健美操队教练车磊担任主教练,来自北京大学的徐家玺、王刚、姜佳奇、夏星阳和北京师范大学、北京体育大学、北京化工大学的同学们一起代表北京队参赛,其中,北大的运动员们获得健美操项目的2枚金牌,此外,徐家玺同学还获得了体育道德风尚奖。
三人操比赛现场
五人操比赛现场
代表团合影
乒乓球
本届比赛中,北京团乒乓球项目(大学组)由北京大学牵头组队,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副主任刘茂辉担任领队,体育教研部教师、北大乒乓球队教练刘伟担任主教练,北京市大学生乒乓球队共斩获2银2铜及多个项目进入前8名的优异成绩。来自北京大学的7名运动员积极参与各项比赛,一路披荆斩棘,冲进决赛。其中,张华庆、段蕾、胡漪澄和中国政法大学、北京邮电大学的同学们一起夺得女子团体银牌,李鸿渐和宫铭泽组成的男子双打组合获得银牌,李鸿渐和段蕾在混合双打项目中获得铜牌,宫铭泽在男子单打项目中获得铜牌。
队员们与刘伟合影
乒乓球颁奖仪式
毽球
北京市大学生毽球代表队由10所北京高校的16名运动员组成,是北京代表团14个参赛项目中唯一一个由普通学生组成的参赛队。最终,北京代表队取得1枚铜牌与多项前8名的优异成绩。北京大学共有3位同学参赛,分别是物理学院的曾嘉熙、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的黄志贤和法学院的刘芮青。在近一年的备战集训中,他们需要平衡训练与学习科研生活,克服种种困难与挑战。他们在赛场上敢于和专业选手一较高下,以毽球结交师友,展现出永不放弃的体育精神!
毽球比赛现场
毽球队员们合影
除上述成绩外,篮球项目中,北京大学男篮教练王利担任北京队教练,北大男篮队员李苑鑫和昂萨尔·木合亚提一同参与了男篮比赛,队友们通力合作,最终帮助北京代表队拿下金牌。余冰清在女子羽毛球团体项目中获得冠军,并在羽毛球女子单项中获得亚军。张文政在男子足球中助力北京代表队获得季军。
李苑鑫在比赛中
北京代表队获得男篮冠军
余冰清获得羽毛球女子单项亚军
北京代表队获得男足季军
根据比赛规则,部分队员代表各省市参加了中学组比赛。梁熙彤、黄莉雯代表广东省、李至烁代表北京市参加了比赛。其中,梁熙彤获得女子100米蛙泳和50米蛙泳两项第一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