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国际足联正式宣布2026年世界杯将扩军至48支球队,赛事规模创下历史新高。据最新消息,组委会计划至少需要12座符合国际标准的专业足球场来承办比赛,这一要求正在全球范围内引发连锁反应。
硬件标准全面升级
国际足联技术委员会近期公布的《2026场馆指南》显示,12座球场必须满足:至少8万个座位的决赛场地、全封闭式顶棚设计、天然草皮+地下供暖系统等23项强制性指标。北美三国联合承办方已确认,现有达标球场仅7座,包括墨西哥城的阿兹特克体育场和洛杉矶的SoFi体育场。
"我们正在与12个候选城市密切沟通,"赛事总监科林·史密斯在采访中强调,"每个球场必须配备双倍于往届的媒体工作区,这是容纳48队报道团队的基础条件。"
城市间的明争暗斗
- 达拉斯AT&T体育场正耗资2.4亿美元加装可伸缩顶棚
- 多伦多BMO球场因容量不足被移出候选名单
- 堪萨斯城则提出将箭头体育场改建为纯足球场的激进方案
值得关注的是,国际足联首次要求所有训练基地必须配备高清转播光纤,这意味着承办城市还需同步升级周边配套设施。据估算,单座球场的改造预算普遍超过1.5亿美元,这尚未包含因工期延误可能产生的违约金。

遗留问题待解
专家指出,12座球场中至少有4座需要赛后转型:
1. 温哥华BC Place考虑赛后拆除上层看台
2. 休斯顿NRG球场将面临NFL与足球场地的转换矛盾
3. 蒙特利尔奥林匹克体育场需解决40年历史的设施老化问题
距离赛事揭幕仅剩28个月,这场关于球场数量与质量的博弈,正在考验着各承办城市的综合实力与应变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