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論 ABA 曾有多少風雨,但當需要舉出一支最具代表性的球隊,印第安納溜馬捨我其誰;溜馬曾在 ABA 九個賽季中三度奪冠、五度闖進總冠軍賽,此番成就是成功、穩定與支持相輔相成的結果,造就了印第安納籃球歷史上一段神奇時光。
1967 年,印第安納尚未擁有任何一支職業籃球大聯盟球隊。一群當地企業家集資繳納加盟費,讓印第安納成為新成立的美國籃球協會(ABA)的一員,球隊的目標是「在職業籃壇帶頭衝刺」,因此命名為「Pacers(領跑者)」。
請繼續往下閱讀
球隊簽下的第一位球員是 Roger Brown。
Brown 曾遭 NBA 封殺,當時正在俄亥俄州戴頓為通用汽車工作,這位身高 6 呎 5 吋的前鋒擅長一對一與關鍵時刻表現,如今其 35 號球衣已由球隊退休,並被提名進入籃球名人堂。
在 1967-68 賽季場均貢獻 19.6 分 8.5 籃板,入選 ABA 第二隊。
請繼續往下閱讀
首季溜馬其他表現出色的球員還包括新秀 Bob Netolicky 及 Freddie Lewis(全隊得分王,場均 20.6 分),來自印第安納的高中與大學籃球英雄 Jimmy Rayl 也幫助球隊提升戰力與觀眾人數,使溜馬成為新聯盟中票房較佳的隊伍。
在教練 Larry Staverman 帶領下,溜馬首戰即以 117 比 91 擊敗肯塔基上校,主場 Fairgrounds Coliseum 座無虛席。
球隊開季取得 5 連勝,最終戰績 38 勝 40 敗,東區排名第三。最終,ABA 冠軍匹茲堡飛人(擁有 ABA 例行賽、季後賽雙料 MVP 的 Connie Hawkins)在東區準冠軍賽以 3-0 橫掃溜馬。
請繼續往下閱讀
第二季開始前,溜馬完成隊史幾乎可謂最重要的交易。
將 Jimmy Dawson、Ron Kozlicki 與現金送往明尼蘇達/邁阿密隊,換來 ABA 年度新秀 Mel Daniels,這位身高 6 呎 9 吋的強悍中鋒最終成為 ABA 兩屆 MVP、ABA 歷史籃板王(總籃板 9494、場均 15.1 籃板),球隊也退休了他的 34 號球衣。
該季開局 2 勝 7 敗後,溜馬聘請 Bob "Slick" Leonard 為新任總教練。
Slick 是另一位印第安納傳奇人物,曾在印第安納大學奪下 NCAA 冠軍。在這位情緒激昂的教頭帶領下,球隊接下來打出 42 勝 27 敗,並以 1 場勝差力壓邁阿密佛羅里達人奪得東區冠軍,MVP 的 Daniels 場均貢獻 24 分與聯盟最高的 16.5 籃板。
在季後賽中,溜馬從 1-3 落後情況下逆轉擊敗肯塔基,接著又在 5 場內淘汰邁阿密,雖然最終以 1-4 不敵奧克蘭橡樹,無緣冠軍,但溜馬的氣勢正逐步上升。
1969-70 賽季堪稱溜馬隊史最偉大的一季。
當時陣容包括四位 ABA 元老 Brown、Daniels、Lewis 與 Netolicky,加上 NBA 資深後衛 John Barnhill,以及來自普渡大學、深受歡迎的新秀 Billy Keller,戰績達到 59 勝 25 敗,球隊以 14 場勝差蟬聯東區冠軍,甚至在與匹茲堡飛人的比賽中創下 ABA 單場得分紀錄,以 177-135 大勝對手。
接下來溜馬在季後賽勢如破竹,先是以 4-0 橫掃卡羅來納,再以 4-1 擊退肯塔基,最後在 ABA 總冠軍賽以 4-2 擊敗新興的洛杉磯之星隊,Brown 在總冠軍賽中大放異彩,場均拿下 32 分(包含難以阻擋的 39、45 和 53 分三場比賽)以及 10 個籃板,入選了 ABA 第二隊(場均 23 分,7.4 籃板),Netolicky 也同樣入選(20.6 分,10.7 籃板),而 Daniels 則是連續第三年入選 ABA 第一隊(18.7 分,17.6 籃板)。
1970-71 賽季,球隊被調至西區。保有相同的核心陣容,並加入普渡大學備受矚目的新秀 Rick Mount,球隊以 58 勝 26 敗的戰績拿下西區冠軍,僅以 1 場勝差領先現已遷往猶他州的那支球隊,達成連續第三次區冠軍,但此次季後賽溜馬在激烈的七戰系列賽中不敵最終奪冠的猶他之星。
Brown 首次入選 ABA 第一隊(20.6 分,6.9 籃板,4.8 助攻),Daniels 則拿下個人第二座 ABA 的 MVP(21.0 分,聯盟領先且隊史紀錄的 18.0 籃板)。
1971-72 賽季,球隊再度補進一位本地明星 George McGinnis。
這位 6 呎 8 吋、235 磅的前鋒兼具力量與技巧,在大二結束後就離開印第安納大學加入溜馬,與新秀 Darnell Hillman 的加入讓球隊戰力更加深厚與均衡。